今天是: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本站留言 |  |  |  | 校友录 | 
 
您现在的位置: 龙口市第十中学学校网站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 >> 教育科研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副标题:
作者:国玲 文章来源: 点击数:1003 更新时间:2006-1-8

                            05年作文教学经验总结

龙口市第十中学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说到中学阶段语言运用的最大空间,当属“写作”。无论是文化积累,还是阅读分析,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到写作教学当中去,甚至可以说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把握住写作教学的命脉就可以将语文教学的其他难关一一攻破。在一直以来的实验探索中,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能给写作教学下个模式样的定义,新课程提倡学生合作学习,老师更应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今天所要说的不能算是经验,只是摸索中的一点感触,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探讨,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一,作文教学由低年级抓起,持之以恒

从小学起写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凡是对学生作文能力有所提高的书、辅导班,家长们都是前赴后继的,然而似乎有些学生天生会写作文,一写起来洋洋洒洒,而辅导过的学生也不见得有多大的进步,仍然是看到作文就头疼,会写的同学也不见得是经过什么高手的调教,原因何在呢?问题的症结在于孩子的写作基础。它提示我们注意:一、人的潜能有各不相同的发展敏感期,不要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期。二、每一种潜能的发展都是前后相关的,前期的发展对后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以此基本原理来观照孩子学写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在学习写作时表现出来的差别,是由语言发展的早期造成的,错过了敏感期,很难达到原本可以达到的理想水平。真正懂得这一点,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为写作文痛苦不已,有的孩子却轻松愉快。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低年级的基础培养,这包括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积累,还包括对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大部分文章我们是通过书面的形式呈现的,那么,字迹好坏,非常重要。我们一般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字帖,喜欢哪位大家的书法,就练习谁的。至于写作,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二,张扬个性很重要,重在想写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来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呈现于脑际,然后将材料归类疏理,根据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在头脑中形成提纲,才动笔写作。如果平时阅读掌握的材料多,练笔多,心有所感,真情会自然流露,下笔自然如神了。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人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去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没有感情,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想写好却总是感觉干巴巴地挤不出几个字,于是感到害怕,更谈不上对作文感兴趣了。  

《语文新课程新标准》着重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没有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用心悟生活实际是一种善于用情感意识去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这样的感悟并非难为,一是让眼与心沟通,入目即入心,入心即升华;二是捕捉信号,即物心与我心撞击的火花。这样,你会悟出一份惊喜,一份生活的底蕴,一份成功的真谛。许多学生的眼睛也许很明亮,写作能力也许很强,但他的心是呆钝的懒惰的,就是说他们不会感悟,不知怎样感悟。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从斑斓的生活中主动搜索作文的信息。比如一家人看电视时抢自己喜爱的节目看,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件小事,稍微留心就可以写出一家三口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就象我的霸气、妈妈的灵气、爸爸的傻气,并可感悟到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教学生学会发现生活。比如在立意上,只有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和认识感受,写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胜的效果。但大多数同学想不出新的素材,这就要求能够巧于构思,让旧素材表达出别人未能表达的新意来,这存在一个选择角度问题。比如拿到一个苹果,别人都习惯于竖着切分,你若能独出心裁横着切,结果切分出来的横断面就与别人切分的截然不同,你就可能从中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东西。作文也当如此,“横看成岭侧成峰”,变换一个角度,或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我告诉同学们,事物都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善于分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写他人之未写,才能有独特的见解,并要求学生自己命题写文章,在作文中把事物的异处表现出来。学生以《体验》为题写一篇作文,就结合了自己练字的体验,从一个字的角度去叙述,非常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一个道理:骄傲自大的人,最终将走向死亡。

事后我问他为什么想到这样取材和立意,他说:“老师我的字太差了,您要求练字,起初是不愿意练习,但是后来发现,练字的好处很多,也就沉下心去了,就有了后来的感受,所以就把它以童话的形式写了出来。”学生的见解不同于一般,他通过写字联想到做人,让我们这些老师都很震惊,文章不复杂,但是像极了我校99级学生吴凯的文风(吴凯在初一时以《针和线的故事》获得全国一等奖)。而这位同学原是一位一看见作文就头大的学生,后来的中考,他的语文居然成了优势学科,让其他老师是大跌眼镜。

卢梭说:“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循规蹈矩不是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要求,对于一条路过于熟悉,就会使学生陌生了另外许多路。没有个性,也谈不上素质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上发挥的春天,惟有如此,中学生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出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绮丽景象。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带着独具特色的品格、素养和行为习惯,将来在各自工作上有效地显示自己的个性角色价值。

三、课本素材并不仅仅是无用的样板,善于发掘

“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从书中汲取写作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然而,每年老师都在感慨大多数学生阅读面狭窄,作文材料只限于课本。考试的指挥棒,繁重的作业,家长的脸色可能不允许学生去涉猎那些所谓的“闲书”,与学生终日相伴的语文书真的对写作没有多大帮助吗?我认为其实不然。语文课本是人人具备的写作素材,学生每天接触的“正经书”,只要巧用慧眼,一定能开发出这座蕴藏丰富的巨大宝藏。

主要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它存在于你的前前后后,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你服务,但是,这取决于你的思想解放,取决于你的发现,取决于你的归纳整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就可做到“就地取材”。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科学名人有:沈括、达尔文、钱学森等。诗人作家,外国的如莎士比亚、莫泊桑、高尔基、托尔斯泰;中国的如司马迁、李白、杜甫、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举不胜举。此外还有锦绣江山,如延安风景、长江三峡、北京胡同,还有历史事件,如鸿门宴、赤壁之战、等。此外,教材中还有对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勇于牺牲等传统美德的赞颂,也有对贪婪蛮横、吝啬残忍、虚伪愚昧、保守顽固等丑恶现象的鞭挞。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更多了。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学习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 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在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今天,可别忘了把课本的学习作为引发研究性学习井喷的井眼开发,只要通过与课本的深度对话,开掘出课本这个资源井喷的井眼,再向课外语文联想拓展,便会形成语文学习蕴藏丰富的油田,便会挖掘出课本这座巨大的写作材料宝库。

有心的几个同事曾经算过这样一笔帐:一个学生一个学年要学习两册课本,一册为六个单元,一个单元为四篇课内课文,四篇课外自读,这至少是48篇,自读课本上,与课文匹配的文章大约为40篇,总共至少是80篇,四年下来至少是320片文章,假若是一篇文章学到了3个字,那么至少也是900字,与中考要求的650字也是多许多啊!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学生写作无话说的现象呢?私自认为是在教中没有把课文当作文讲,即使一篇课文你分析出50道题来,到头来,真讲起学到了什么,学生是一片茫然,所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将课本真正用到学生的语言积累上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非常关键的一个突破口。也可以让实际教学生动起来。不再是拼命地分析到骨头里地事半功倍。

四、处处留心皆语文素材,重在积累

大凡读过书和教过书的人都晓得:积累对于作文,实在太重要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积累,作文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不是靠老师教会的,也不是靠听课听会的,而是要靠自己动笔练会的。这很需要知识和见识,需要体验和品味,需要日积月累。以下就作文积累的内容、方法和处理关系进行谈谈。

我认为,所有作文都需要积累以下内容:一,思想观点。人生在世,随着生活的体验和阅历的增多,就会涉及到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教育观、爱情观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就会考虑到价值观和如何与人友好相处,涉猎广泛、无所不有。假如通过读书交流思考,对这些基本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自己就会渐渐成为一个较丰富、较深刻的人,在写作中自然而然会体现出来。观点是文章的灵魂,那些见识浅薄的人,即使文笔再好,没有深刻的认识,也写不出有水平的文章。二、感情。文章的好坏与有没有感情密切相关,这应该是见仁见智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有了强烈的感情才能写出有感情的文章,只有打动自己,才能去打动别人。如此,要把自己修炼成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才有发表的冲动。三、上边所说过的书本知识与素材。观点感情往往要靠知识支撑,才能文思如涌、得心应手。而知识需要生活的素材,更需要从课本内和课外阅读中获得的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四,生活。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要达成真情实感、真切动人的目的,要深入生活、丰富生活,认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有感有悟并引起读者共鸣。可想而知,一个积极投入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有个性、生动活泼、有生命力的文章。五、语言。要学习古代、外国、民间的语言,言由心声,思想是语言来表达的,语言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照。所以必须下工夫学好语言。

而作文材料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强调“读书破万卷”,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才能“下笔如有神”。随着对作文逐步寻找“如何提高作文积累的速度和效率”的方法,让作文有材可写,快速成文。我个人认为以下六种方法效果甚好:

1、背诵积累法。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初中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加强背诵训练,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的材料。一般说来,学习每册教材,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进行全篇背诵。对于不必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片断进行背诵,并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消化。此外,我们还要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便于把书本里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般的便当了。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琅琅上口,达到熟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这属于背诵积累。中学生是记忆力发展最佳时期,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元朝程端礼在谈到写作文要读韩愈的文章时说:“日熟读一篇或二篇,亦需百遍成诵,缘一生靠此为作文骨子也……。”所以,应该下大气力背诵一些名家名篇。这会让你终生享用。此外,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均需尽量多地强记熟读。

2、专题阅读法。即先由老师向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题目类型,然后让学生广泛阅读并收集这一类型的题目和文章,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位,看谁读得多,收集得多。例如给学生半命题作文“生活需要……”,让学生广泛阅读、网上查找类似题型的文章,结果学生读到了“生活需要挫折”“生活需要微笑”“生活需要阳光”“生活需要感激”“生活需要奋斗”等几十个题目的文章,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写作视野,激发了他们观察自身生活和开创新生活的兴趣与乐趣,训练了他们正确对待生活的意志和观点。又如,出一道用联合词组作题目的作文题:“信心、灰心、雄心”,要求学生一周内收集并阅读类似题型的文章15-20篇,结果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通读了多篇文章不同写法的文章,增强了对同类作文不同写作的感性认识,提高了阅读积累的效果。

3、信息速记法。即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采用常规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将近期阅读积累的作文材料如优美文段、名人名言、优秀诗句等念给同学听,并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或用5-7分钟的时间,将可供记忆的优秀作文材料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迅速写出听读获得的信息。用这种方法积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过耳、过目不忘的良好习惯,而且可以巩固记忆的成果,提高积累的效果。经过一年时间的作文信息速记训练,学生作文的信息量迅速丰富起来,语言训练阶段,每次作文前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词语、句式速记训练,可以极大提高学生作文的词汇量,丰富学生作文的语言。

4、比较阅读法。这是一种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对巳知的材料进行求同辨异,总结一般规律的积累方法。例如,要求学生读了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作文后,及时收集对此书的各种评价;或者读了同类题目的几篇文章,诸如《中考优秀作文集锦》,要求学生仔细揣摩并收集不同的写作结构方式;或者老师提供一种结构方式,要求学生收集不同篇目、不同内容的文章等等。这种积累方法,是阅读积累的高级阶段,是一种理性的积累方法。做好这一步,可以极大增加学生写作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它虽然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费时费力,但却是积累中不可忽视的且很奏效的。

5、仿写训练法。即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文中的句式或仿写的范例,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强化训练,从而使优秀的语言格式,较快地被学生接受,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青春是风筝,迎着朝阳的光辉,在人生这片广阔的天空中越升越高;青春是一幅画,在人生这组闪烁着奇妙光芒的画卷中,它最为绚烂多彩;青春是一条小溪,它欢笑着,跳跃着,奔向成熟的大海,光明的未来。” 这些话用了一个本体,排列几个喻体,构成比喻排比的格式,使语言形成一种形象的比拟和奔放的气势。我们把这段话印出来,并归纳成简明好记的“甲是乙……,甲是丙……,甲是丁…….”的格式,要求学生以“知识”或“青春”为本体,仿造范例,写一段话。像这种不同的语言格式仿写范例。我们为学生提供很多种,它包括描写、抒情、议论、论证、开头、结尾等专题,经一段时间专题训练的学生,作文语言会很快跃上一个新台阶,写起作文来,文思流畅、文采飞扬。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场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使学以致用。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6、见闻训练法。写作素材的积累,除阅读的间接积累外,更重要的是直接的生活积累,即自己的亲身经历、见闻、感受、体会、认识等等的积累。有了这方面的积累,写作就有了巨大的原材料宝库,动起笔来,便会文如泉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① 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所涉及的生活分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块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个人体验,根据写人、记事的要求,自拟多种题目,然后自选题目作系列作文。这一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挖掘自身生活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学生所拟所写的五花八门,形式多样并真情流露,诸如《我的梦想》《我的奶奶》《我的苦恼》《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的旅游见闻》等几篇文章。②以写日记为载体,进行观后感、读后感的练笔,把学生的感悟作为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保证每周1篇以上,坚持常写不断。以上写作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经历过,感受过,思考过的生活。因而能给学生心灵极大震动,写过后,往往不会忘怀,长此以往,学生的生活素材便可积累起来,作文时,便可随手拈来,而无搜索枯肠的苦恼。

举例精彩语段: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度肩膀上;家园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地线,末端是一个系着流浪者的大风筝。

7、信息活用法: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对话》、《人与自然》、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对学生有益智、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另外作知识卡片,做剪贴本,多些表扬,少点批评,互换式点评作文,面批面改,勤练片段,下水写作,推荐发表于校报市报……在上次交流中已经介绍过了,

五、善于向古诗词中的写作角度学习,以古喻今

   1、明确真情是文章的生命  

   真情是诗词的生命,是写好诗词的第一要素。正是因为融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才使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起人们对团圆的渴望;正是因为融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才使岳飞的《满江红》中那精忠报国的语句成为千古绝唱;正是因为融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才使陆游的《钗头凤》把爱情这一题材发挥到极致……

   诗词如此,文章亦如此。说真话、诉真情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文章中只有融入真情,才能引起读者思想上的震动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打动读者。同学们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应写感受最深的东西,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惟有如此,才能写好作文。

  2、学会使用生动形象、简洁凝练的语言

  古典诗词的语言讲究形象性、动作性、色彩性、音乐性、象征性等,诵读古典诗词能让我们体会遣词造句时“存乎一心”的奥妙,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语言简洁凝练,借助“闹”字使全诗境界全出,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展现了江南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诵读的基础上,同学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认真观察事物的特点,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二要锤炼语句,特别是要锤炼动词、形容词。三要注意句式的运用,长句与短句的配合,整句与散句的交叉,设问句、排比句、对偶句的运用等,使语句生动形象,富于变化。

  3、掌握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借景抒情的,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有托物言志的,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运用象征手法的,如李商隐的《无题》……同学们应借鉴并掌握这些表现手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使文章妙趣横生。

  4、激发想像力

  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像而存在的。”诗词更离不开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词。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向我们展现出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柳叶在春风中舒展,春风好像神奇的剪刀将片片新叶剪出。春风和剪刀毫不相干,但诗人充分发挥想像力,运用比喻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真可谓韵味无穷。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更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月下独酌》、《将进酒》、《行路难》等。

  在初中四年的教学中,一直坚持每个周背古诗,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以自读课本为根本,既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也形成了良好的知识功底。古典诗词“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也就愈长”。

六、写作不但是技术还是一门艺术,点拨技法

写作,个人认为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失误,我们在理论上给予指导,在实践中予以体现,则可以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了。

如何让文章出彩呢?一、让题目“出彩”。二、让语言“出彩”。(一)旁征博引,绚丽多彩。中考佳作《当我面对“书香”的时候》中写道:我飘飞的身心融入了那千年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静坐于烟波湖畔,看水天相接处渔舟唱晚;在夕阳斜晖里,品情爱绵绵;在古道长亭边,听古筝轻叹……(二)巧用词语,幽默风趣。中考满分文《小痘痘》中写道:镜子中,我脸上的“小痘痘”“大势已去”,只有三个“残兵败将”还“坚守阵地”。看来与之道一声“再见”,为期不远了。(三)直抒胸臆,酣畅淋漓。中考满分文《院墙,我对你说》中写道:你把许多人的思想禁锢得铁桶一般,于是——他们炫宗耀祖,夜郎自大;躺在前人“四大发明”的基业上睡觉,而不思改写我们泱泱中华诺贝尔奖至今为零的悲哀历史。三、让立意“出彩”。作为考场作文,要让评阅者喜闻乐见,就必须有新鲜感,从“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发掘出“人人笔下无”的题材来。我们在实践中有两点心得:(一)去俗取新辟蹊径。如中考话题作文“美景”,考生看到此话题,大多写起自然美景,殊不知“生活中美好现象、校园中寻求知识、家庭中感受亲情、社会中奉献真爱”等均是一道美景,“美景”不仅指自然景象,还可以指美好的人和事物,抓住“自然景象”之外的“美景”求异出新,独辟蹊径,将着力走出一片作文新天地。(二)反弹琵琶唱新调。如作文题《我渴望   》,大部分考生的希望都是美好的内容,而有一位考生拟题为《我渴望苦难》。此文题恰恰违反了人们的常规要求和正常思维模式,在想象中遭受苦难,新奇有趣。四、让结构“出彩”。结构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整体设计。作文中,在这方面稍加用心,效果大不一样。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很好的写法。例如,学生写的是: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当晚,妈妈真的回来了,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二次妈妈回家分别是取钥匙和伞,当作者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由失望转向埋怨之时,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身边,并且送来了自己最爱吃的东西。一件小事,写得波澜起伏,真实感人。要做到这些,我们就要在材料的组织上运用一些技巧。从文章的详略、情节的起伏、结尾的设计等方面推陈出新。

   由于平时积累不够,有的同学会“咬断笔杆不放松”而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不要着急,教你三招,或许会使你在“山重水复”之际,重现“柳暗花明”呢!

第一招:一个人物,多个角度

    应该明确,一则事例可以证明的观点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当多方搜索也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时,你不妨把以前用过的很熟悉的事例想一想,看看能否用在文章中。请看以下作文片断:

    1、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才读懂你的情思。别人都以为你豪放不羁,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还会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入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可当你还来不及感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冰凉,他们不需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是扛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要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艳歌。……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朦胧的醉眼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缩成了句号,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2 “曾几何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一腔热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终于,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与痛苦后,你释然了。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庙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杯。当心豁然开朗时,挫折后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风。于是文学的艺苑里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

    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痛哉!一腔浪漫情怀,幸矣,乐矣!

    这两则短篇都是满分作文的片段,但是,你看作者的发掘角度很是不相同,所以,你看旧瓶中的新酒不一定不美味,对吗?正是戏法人人会变,就看你怎么变!当然用这一方法,一定要注意详略的处理。能证明中心、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和中心、话题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

    第二招:远在经典,近在故事

    中国以五千年的文化积累让世界看到了他的雄浑,大到哲理故事,小到生活小事,都可以感悟出道理来,这些,在写作中都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当你搜索枯肠、苦思冥想而不得时,不妨把哲理故事翻一翻,或许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外收获。请看下例:

1、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秘诀: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2、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人叫到床边,他张开口用手指一指口里面,然后问弟子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众第子没有一个能答得上。

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须硬但它寿命不长;舌头须软,但生命力更强。

    这些素材,平日积累好,一旦作文中出现“卡壳”,何不用它们来丰富内容呢?这些似乎是看着远在天边的故事,近处不也很实用嘛!

    第三招:课本矿藏,随取随用。

    思维断电,左思右想,还是茫然坠烟雾,脑中一片空白,怎么办?别急,还有一招,那就是把课文中涉及的名人事例、名篇名句、典故诗词搜索一遍,一定会有切合作文题目的素材。请看下例:

    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感叹于始皇的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敬畏于屈子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不变的情怀,正是这种本色,铸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但每个人又有站在自己对面的时候。“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为何会在沈园的颓墙上写下带血的字迹——“莫!莫!莫!”再坚强的性格也抵不住情思的纠结,始终有其脆弱的一面啊!“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闺阁中以泪洗面的李清照,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吟唱;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东坡居士,却也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酌江月”的哀叹。

    看了这段文字,你或许会惊叹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但如果对考生所引用的内容进行一番审视,又会发现考生所引用的内容都出自中学语文教材,甚至有的就是要求背诵的名句。这又给我们很多启示:语文教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只要能合理利用,素材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四招,斟词酌句,文采飞扬

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雨之中,陆游还念着国家的安危,国家还在他的心头。他的诗歌就是明证。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这几句话,摆出陆游诗歌之后就一再说他爱国,语意重复的多,用句平淡,感染力很差。修改它,必须发挥想像,通过充实附加成分,形象地描述人物的特殊处境和心理状态,注意运用一些整句,以增添凝练、匀称美。请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电闪雷鸣,风席卷而来,雨倾盆而来,悲痛的心情在风雨的敲击下越发沉重。王师北定中原日,怕是人老西去时,不视双鬓斑白,只知丹心跳动,祖国呀,在风雨中飘摇,在风雨中沉沦。年逾半百,却想听听金戈铁马之声,却想看看纵横沙场之势。梦中,风雨越大,渐渐地又果真见到那杀声震天的战场,那拼死杀敌的将士,但愿不是梦,风雨,以一颗爱国的心听来,悲壮得如同战场上的厮杀之声,令人振奋而又期待。

修改之后的这段话,长短句交错,整散句汇集,读来情涌心中,念来琅琅上口。若干文言词句夹杂其中,增添了文章的典雅和整饬美感。这种语言表达完全符合描述对象和内容的需要。

第五招,巧于变化,勤打腹稿

长句长于严密周到,短句长于简洁有力,整句长于整齐匀称,散句长于灵活多样。在行文中做到长短句、整散句交错使用,可以使句型错落多姿,节奏富于变化,营造出文章的参差美、匀称美。写作中长短句子结合,可增加文章的灵活性,富有变化。

养成打腹稿的习惯,写作之前先问问自己,写议论文,就问: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何处?分几个论述层次?论据的典型性何以体现?结合现实提出并解决了哪些新问题?引起人们哪些反思?哪里是深刻的辨证说理?有几组警策句?等等。若写记叙文,就问:故事的开端能否吸引人?有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有没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故事隐含着哪些人生哲理?人物有没有鲜明的个性?有几个多重作用的环境描写?有几处细节描写?几种表达方式如何有机结合?有没有寓情于人于事于景?哪句堪称神来之笔?想好了就把它落实到提纲上去,提纲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2)文体(3)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4)主要写作素材或论据(6)结构安排,包括几节,每个小节的主要内容等等。越详细越好

     第六招,先声夺人,小处注意

练开头。用南师大何永康教授的话说:“考场作文不象平时作文那样,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太含蓄,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学生在作文的一开头,就要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千万不要故作高深,端着架子写文章。“要一亮相,就获满堂彩,不要搞图穷匕首见。”所以建议要找一些题目专门练练如何开头。

最后提醒:要扣住题目写文章,有些学生在写应试作文时,往往不能扣住题目来写。如:写议论文,有的学生自始至终不提话题,议论了一个与话题无关的题目。有的学生写记叙文,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有的学生写的素材是切题的,但是在叙事的行文中,只字不提所写的题目,直到最后才点题,这样的作文,在中考中写得再好,也只能算基本切题,拿不到高分。建议:题目里有话题,开头部分见话题,中间部分扣话题,结尾不忘点话题。千万不要抄别人的文章,更不能用别人的“样文”。凡是抄别人文章的,一经核实,作文的分数都很低。我们反对考生抄袭套用别人的文章,但并不等于考生不能根据需要,灵活移用一些自己过去积累的作文素材。许许多多考场优秀作文的成功者也现身说法地证明了这一点。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去揣摩,写好作文,并不是什么难事!

文章录入:国玲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龙口十中理化生实验室

  • 下一篇文章: 小学升初中模拟题
  • 【字体: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普通文章 龙口十中秋季征订电教教…
    普通文章 龙口十中教师普通话水平…
    普通文章 龙口十中学生普通话水平…
    普通文章 龙口十中学生普通话水平…
    普通文章 龙口十中学生语言文字能…
    固顶文章 [注意]学生平安保险理赔…
    普通文章 [组图]校长与中考状元们
    普通文章 [组图]家长感谢信  评论
    推荐文章 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固顶文章 [注意]考生须知
    固顶文章 [推荐]龙口十中概况
    推荐文章 以人为本抓教育管理 凝…
    固顶文章 [推荐]龙口市第十中学2…
    固顶文章 [图文]小学毕业升学、中…
    推荐文章 龙口市教育体育局文件
    推荐文章 关于龙口市第十中学200…
    没有相关文章

    记龙口十中初三级部…

    校长与中考状元们

    家长感谢信

    运动会快照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访问:初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