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差异性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想学好它其实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思想上要端正。语文多是注重字词的运用和理解,而中学开始是要把握整体的认识知,理解蕴含其中的道理,它比起小学语文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有一点,语文的基础很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拿来说学习语文是最恰当的。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语文的理解。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适合个人需求的科学的方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虽同处一校,同在一班,但各人的个性往往大不相同,他们在思维能力、认知方式、经历爱好、兴趣习惯和意志耐力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是语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并尊重他们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就是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照顾差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我谈几点做法。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好语文就要多读书,引导学生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兴趣不同,所选的书也会不同,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为人先,敢于创新,语文课才真正有味。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语文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大多数男女学生都是容易做到的,因为这无须他们去独立思考。然而被动接受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却是灾难。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使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感知文本,要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此,教师可从这样几方面去考虑:精心安排,精选教学手段,优化问题设计,创造演练机会,鼓励合作探究,鼓励大胆创新,多些表扬引导,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如可以排练情境剧,小品等,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个学生都爱上语文课。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
3.根据个性互补的原则精心编排各类学习小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个性不同的学生各有长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互补的原则,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间交往,提倡合作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配对活动机会,如配对朗读,配对检查作业等,将不同个性的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学,扬长避短这样,不仅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更加全面,同时学生在相互密切配合,共同交流的过程中还活跃了思想,启迪了心智,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4.因材施教,利用差异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只有在教学中认识这种资源,利用资源,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如教学内容上,可根据难易程度将其分出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呈现方式上,可采用口述、研讨、多媒体、表演、网络电视、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以求丰富多彩而又科学适用;教学空间上,不完全局限于教室,而是资料、研究分析,必要时还可进行网上交流;作业布置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作业方式。
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自己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