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推荐教师园地
  • 推广“大量读写,双轨运行”
    【字体:
    推广“大量读写,双轨运行”
    作者:邢其杰    教师园地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04    更新时间:2010/6/30
            推广“大量读写,双轨运行”  

                课题的实践研究  

                                                         

    【摘要】源于山东龙口市实验小学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课题是一个运用型的课题,它易于操作性,目前在中小学各阶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推广,并日益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本课题组根据农村初中和本校语文学科的实际情况对原课题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侧重了听说双轨中的“普通话等级测试”环节和阅读双轨、作文双轨、书法双轨等三个方面的实践研究,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按步骤地进行实施,从中我们发现此课题的实施确实有助于学生、教师的知识容量的扩充和知识素养的提高,促使一大部分的学生和年轻的老师从中受益,快速成长。  

    【关键词】语文  大读写  双轨  综合素养  

    第一部分  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推广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1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挑战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下的语文学科由于它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决定它在新课程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二)现状改变的需要  

    我县在20039月份开始实施新课程,在这块刚开垦的处女地上,我们没有多少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作为洞头县规模最大的农村中学,我们学生的整体水平处在全县中下游地段,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又是比较薄弱的一环。究其原因,主要是陈旧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滞后问题。课堂上,“应试教育”仍阴云不散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读得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更少,因而学生语言表达变得苍白无力,这严重制约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萎缩,从而影响语文能力和智力的开发。

    (三)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新的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口语交际等众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了标准。新的课程标准蕴涵的新理念,呼唤着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创设条件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习作。目前推广“大读写”课题之风已从小学领域扩大到初中阶段。从我校的学生看,小学的“大读写”确实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整体素质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新课程基本理念普遍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获得的良好成果,农村初中推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大读写课题的实施促使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2、大读写的实施将拓宽学生听说读写是途径,多方位获知信息,将表层信息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从小的层面而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终生所需的语文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3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科研水平。   

    三、课题推广概况  

    起源于山东省龙口市实验小学的“大读写”自实验成功之后,现已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其成果所形成的结构性认识已得到教育专家们的首肯,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温州市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移花接木”的形式将其移入温州,现也在温州大地上开花吐蕊,瓯海永中一小经过几年的实验再一次用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大读写”是素质教育的通衢大道,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洞头县城关一小于200110月引进此项课题,现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还是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等各项素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部分  课题的探索设想  

    实验构想  

    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致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发挥语文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科研水平。

    坚持四条原则:限时、大量、低耗、高效。初中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此课题的实施要做到在规定的语文教学时间内做到大量读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效率。  

    实行双轨运行:指把国家规定的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以五分之四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强化双基,抓根固本,这是一条轨;以五分之一时间开设自由读写课,培养自学能力,开发智力,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和不足,这是另一条轨。  

    三个结合:  

    1、课堂阅读教学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建立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课堂教学打基础,自由阅读练能力,要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2生活作文(即命题作文)与阅读作文相结合,建立作文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阅读作文打基础,生活作文上水平。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写好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这些读书笔记都为生活作文在语言、思维、方法、题材诸方面提供借鉴,积累材料。

    3、“书法练习”与“书法欣赏”相结合,建立书法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初一“摹”钢笔字帖,初二“临”钢笔字帖,初三“习”钢笔字帖。

    通过这三项内容的结合,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双轨教学新机制,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在实施中侧重于前两个环节的落实  

    实验过程  

    研究周期:200511月——20078

    (一)准备阶段(200511月——20061月)

    1建立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  

    2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方法和实验步骤等。

    3、落实有关的实物。

    (二)实施阶段(20062月——20072月)

    1、按计划开展各项实验。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订、调整实验方案,落实分工责任  

    3、完成阶段性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073月——20078月)

    收集在各个阶段所获取的资料,对各种数据与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总结、验证、鉴定实验成果,完善双轨教学体系,提出进一步实施方案为本届实验对象升入高一年段做充分的先行准备。包括:撰写实验报告交流实验心得体会,展示初步的实验成果。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借鉴实验发源地山东龙口实验小学的经验,运用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获取实验研究的相关材料并能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文献法。就是对有关大读写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吸取精华,弥补缺憾,制订出一套真正适合我校实行的体系。  

    2、调查法。通常是围绕一个重点,编写调查提纲,通过走访、听课、检查作业、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3、实验法。争对某个专题的开设来检验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可以通过班级前后成绩等方面的比较来论证。如为了证明开设语文读写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我们将有开设此课程的班级为实验班,以其它两个班为对比班,按常规教学。期末县统考,实验班平均高出两个对比班7.3分。  

     4、个案研究法。将学生中语文成绩、学习规范、综合素质变化最明显的进行比照,从而找出相应的原因。  

    第三部分  课题的实践操作  

    课题实践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人。通过活动,变"要我学""我要学",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兴趣。   

    差异性原则——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定不同的目标,使之产生信心,为进一步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打基础。   

    实效性原则——要讲求实效,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指导性原则——要强调教师的精心组织、指导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讲究阅读的效益。  

    课题实践的内容  

    课程结构体系    

        

               课内听说训练  

    听说双轨                                       课外听说训练  

                            朗读复述 普通话等级考试  

                            演讲赛                                                         

    阅读双轨       

    作文双轨             

    书法双轨         

        中学语文“双轨”教学依然建立在小学的基础上,因而它的第一轨仍是课堂教学,即阅读、生活作文,这旨在强化语文的基础;第二轨为课外读写,包括课外自由阅读、演讲赛、读书笔记等语文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智力,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达到转化差生,发展优生的功效,最终完成新课程提出的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的任务,形成“双轨”教学新体系。  

    【阅读双轨】  

    1)开展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

    课前3分钟演讲安排表

    学号

    日期

    姓名

    题目

    评价(语言表达)

       

       

       

       

       

       

       

       

       

       

       

       

       

       

       

    每学期期初语文教师认真安排好学生讲演的课题及先后顺序,列出表格并张贴在教室的专栏上,每班都要有一名同学专人负责此项管理,做好演讲稿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2)开设语文综合读写课

     叶圣陶 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向课外辐射,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型,使学生的阅读良得以大大增加,阅读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但要增加阅读量首先应该解决学生看书难的问题,在开展大读写的课题中,这个问题被摆在实验的首要问题上。我们课题组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是建议学校给实验班开“绿灯”,向实验班提供充足的图书量,大家轮流阅览后定期归还,并有专人来负责,作好图书的出借和回收事宜,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阅读量,以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二是建立班级简约书库,里边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捐出的书,这样的主要目的是营造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将每周一节的语文课专门开设为语文综合读写课,真正让学生获取课外的阅读信息。

    3)实行普通话等级测试,规范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开。有关活动:1、辅导学生普通话训练;2、改错别字专题训练;3、开展规范语言文字实践活动;4、举行改错别字竞赛活动;5、进行活动小结;开展读书活动,如古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绕口令比赛;讲故事比赛,写规范字讲标准话;等级测试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对普通话的认识,又积累了写作素材,杜绝不文明的语言现象。

    4)建立初中学生“古诗词”文库。

    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师选编“初中生背诵的古诗文100多篇”及其它相关参考文章,供参加实施课题的学生诵读和教师讲解之用。这些古诗是我国文化宝藏中的精华,它们博大精深,又多是传世佳作,内容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同学们背诵这些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得到我国古代文学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现一打印成册,学生人手一本,用以诵读。

    具体书目有:关睢,蒹葭,观沧海,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欢,渔家傲,浣溪沙,登飞来峰,江 城 子,水调歌头,游山西村,破 阵 子,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杂说(四),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5)建立初中学生课外“经典名篇必读”书目库及主要篇目的梗概。

    6)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段性的古诗文朗诵赛。

    注:相关的诵读材料及必读书目均附在报告最后。  

    作文双轨  

    作文双轨打破了传统的基本框架,构建了“生活作文”和“阅读作文”双轨进行的体系,以一个中心,两条渠道为基本内容。

    一个中心——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生活作文的思维过程是从“物”到“意”,从“意”到文;阅读作文的思维过程是从文到意,从意到感,无论是生活作文还是阅读作文,都要围绕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的核心。

    两条渠道——生活作文与阅读作文双轨运行。

    阅读作文重在积累,对于作文而言有治根固本作用,多半用“笔记”形式记录下来。

    生活作文重在倾吐,抒发所见、所闻、所想。二者是“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阅读作文——指借鉴名人名著,积累文学素养和间接的生活体验。可以通过摘抄、写读后感等形式吸收接纳。(读书笔记、随笔)

    生活作文——指学生将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行加工而创作出来的,它让学生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到社会、学习、生活中去,为写作积累生活素材,并升华学生的生活体验。(随笔、每周一次的作文)

    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篇作文。(学生批改与教师批改相结合)作文是“大读写”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学们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每周一篇大作文,字数要达到500——800左右,字迹工整。要结合语文课内系列作文任务,合理增加写作量,不同基础同学可适当增减。作文内容力求贴近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每学期初备课组都要严格定好作文计划,并安排好指导教师人选。

    “作文双轨”学期计划安排表            

    时间       班级       教师       

     

         

    批改评语

    1

       

       

       

    2

       

       

       

    3

       

       

       

    4

       

       

       

    5

       

       

       

    6

       

       

       

    7

       

       

       

    8

       

       

       

    初一“作文教学”指导师一览表

    班级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教师

     

     

     

     

       

    初三“作文教学”指导师一览表

    班级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教师

     

     

     

     

     

       

    1、要求每位学生每周完成一篇周记。  

    2、每周两篇读书笔记、两篇随笔。  

    每个笔记字数要达到300字以上,每个笔记要作到主题鲜明、字迹工整、图文并茂,对周记要做到精益求精、反复诵读、相互传阅。养成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求创新,受益终身。每月举行一次读书笔记评比活动,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

    3、手抄报  

    课题组要求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每一个月组织一次手抄报评比,并组织老师进行指导,把优秀的手抄报予以展出。

    书法双轨(硬笔书法)  

    每周利用两个午休时间,规定学生在专门的场地内进行书法练习,安排社区教育活动的第一节课为全校书法课,第二节课由学生再行选修。我们在在认真落实钢笔书法练习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利用社区教育在自己各自的班级中进行指导。刚开始实施之时主要采用模拟字帖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书法要领,实验后期采用自由选择的方式,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加以选择。                                 

    第四部分  课题的初步成效与问题  

    实验的初步成效  

    1、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与练习书法的习惯,尤其是学生的读书笔记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从相关的调查来看,实验班自从实施课题研究以来,课外阅读量和阅读面都有了增加,学习也更加自觉了,竞争的气氛也更浓厚了,而这种良好的风气正辐射到非实验的班级;

    二是同备课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正逐步加强,在合作中学到了如何做课题的方式与方法,同时更重视了反思的作用;

    三是全段的语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统考中初一段名列第三。从对历年的期末检测来看,我们的成绩正逐步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如果从班级的实施现状看,落实的具体化、系统化的班级,相比较而言成绩的提高也显著一些,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的获奖也多一些。特别明显的是作文字数多了,内容充实了,思想深邃了,语言表达更精彩更生动了。大读写使学生通过自由阅读进而热爱语文学习,从而进入乐学的理想境界。在实施课题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有许多的学生从中受益,通过比赛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进一步的提高,在市县各级比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学生作品(1)】  

    男孩像船上的舵,掌握着生命的航向,意志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他们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男孩,生,能顶天立地;死,能惊动鬼神。谁不向往?  

    【学生作品(2)】  

    ······一大早约上好友,一路奔波,一路歌;可真正开始爬山,就顾不上欢歌了,有的竟然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情志所致,我们并不叫苦。不是有人说:“没有探险的人生是虚幻的人生吗?”我要说:“没有攀登的人生是无为的人生。”······有人曾说:“攀登者,你的名字叫勇敢。”虽然我够不上这骄傲的称号,但我走的是一条男子汉的路,踩着生活的节奏,把握自己的命运,攀援希望的高峰。我的课余生活,是一片绿叶,是一支歌,是一首诗。  

    学生作品(3  

    天气,越来越冷了——严冬悄然降临。人行路上,人们缩着脑袋,捂着双手往家赶去。希望那有灯的家能给予他们温暖,驱除严寒;但更多的人期许的则是心灵上的慰籍。放眼望去,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有多少孤独的旅人漂泊四海,希望找到家的温暖;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中,又有多少寂寞的心浪迹天涯,希望找寻心灵的安慰。还未进家门,远远地就望见黑暗中最注目的灯光,正透过玻璃散出柔和的光芒,顿时,一阵暖流缓缓地流过我的心田。推开门,迎面扑来一阵可口的饭菜香,浑身一震,一天的疲劳与烦愁如水珠般蒸发在空气中不留丝毫痕迹。继而迎来的,便是无与伦比的幸福与快乐——简简单单,便是家的“温暖”。温暖,是人与自然间的相契,是心灵与心灵间的相契。它没有形体,也没有颜色,你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它只因你的感受而存在而这与大读写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经常感动于学生虽略带稚嫩却声请并茂的朗读,我惊诧于学生虽不成熟却充满智慧的见解,我经常被学生那种忘我的、积极参与课堂的喜悦所感染,也惊喜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虽不耀眼却闪动着个性的光芒。

    2、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根据本课题实验的特点,我们在实验期间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200511月的调查为例,共有152名学生参加调查。调查情况为:①你是否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每天阅读时间保持在半小时以上?其中124人表示很有兴趣,占(81.5%,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增长自己的知识,而且课外书生动有趣,十分吸引人;不大感兴趣和没兴趣的有28人,占(18.3%)②你近一年来,在学校图书馆借阅过的图书数量是多少?回答25本书以上有104人,占(69%),许多学生说除了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外,同学之间每学期互相借阅也在10本以上。③你借阅的书属于哪一类?选童话故事类的比例是不大,选小说类的比例是71%,作文书类的比例是45%,其中看过四大名著之一的学生有145人,占91%  

    3、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双轨教学”是以自由读写课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和“自能作文”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实验。其间强调“自由”,重视自学。因此,实验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自学、实践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体现在实验效果上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自由读写课上,学生自由地选择读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主动自由地获取知识、信息,有创造性地选择记录,不同年级有不同特色。

    办手抄报等活动时,学生的阅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在办报的过程中得以综合提高。命题、选材、排版、设计、插图,反映的中心完全是自主自创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扬。

    4、提高了文化素养

    举行了古诗文朗诵会,要求学生达到 30首的规定。此项活动旨在把中华优秀文化的“根‘扎在学生心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开展活动时,学生们入情入境,学得趣味盎然。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的古诗文素养得以培养,真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5、陶冶了思想情操

    语文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教育因素,而课外阅读更是如此。实践证明,课外阅读的教育功能大约是课堂教学的五倍。因为,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同时大量的阅读可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未来。引向知识的海洋,引向真理的高峰。学生随时可以与伟人见面,与英雄交流,既能认识客观世界,又能改造主观世界。从我校众多的好人好事的事例中可以得到证明。

    6、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对此深有感触,在对有关文献的学习中在对课题的深入思考中,提高了教师的教改意识和科研意识,树立了“向科研要质量”的共识,并在工作中努力探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就因为如此才会使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市县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有三人次论文获得市一二等奖,有多人在县级的评课比赛、现场设计比赛、案例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以前,教学科研在教师们的眼里非常神秘,可望不可及,认为搞科研是教育专家和科研人员的“专利”。这个课题虽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对课题的认识,使各成员们认识到了教科研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课题的实施提高了课题组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7、规范了学生的讲普通话的习惯,推广了普通话,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我校实现“学习型”校园的规划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我校通过温州市语言文字规范校的验收作出了贡献。

    我们的困惑  

     "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考虑,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地方。  

    如:  

    1、如何保障学生充足的阅读资料;  

    2、如何解决阅读与正常授课之间时间上的矛盾;

    3、如何使课题的实施更好地更快地与新课程接轨,真正为新课程服务。

    4、缺少足够的物力保障,因而在运行当中力不从心。

    5、缺少专人的指导,在实施的过程中,年轻人难免会迷惘浮躁。

    6、材料搜集的不及时也丧失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7、课题组成员之间的研讨气氛还不是很浓厚,实施课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还不强,因而抑制了课题的深入研究。

    由于我们的课题实施得到的物质保障比较匮乏,因而在研究的层面上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仍处在粗放型的阶段,如何使本课题实施能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课题组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仍会将有益的方法和经验加以推广和运用。

    教师园地录入:邢其杰    责任编辑:longkou 
    相关教师园地
    没有相关教师园地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龙口十中学校网站
    龙口十中校园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龙口市第十中学主办 十中网络中心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