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差别教育”当成“因材施教”
学校只让考试成绩排名一百名前的学生上晚修,排名一百后的学生则不允许上晚修。这怪事就发生在海南省昌江海钢一中。学校的解释是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培优以让这些同学参加各种竞赛考试。
显然,这所学校是打着“因材施教”的旗号,实施不公平的“差别教育”。且不说他们违反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不准补课的规定,单就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和出发点,就是对“教育公平”的极大挑战。
“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培优以让这些同学参加各种竞赛考试”,这样的理由听上去冠冕堂皇,好像很有道理,是为学生好,也让人误以为学校是在实行因材施教。但仔细一推敲,这样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而这所学校仅仅针对考试成绩排名前一百名的学生进行培优,那么一百名以后的学生怎么办?这样做岂不是让优秀的更加优秀,落后的更加落后?怎么能谈得上因材施教?
这所学校因违反上级规定被曝光,然而引起我们思考的不在于他们是否上晚修,而是这种不公平的教育对我们思想的冲击。其实,这种教育歧视不仅仅这所学校存在,一般学校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晚自习补课,但这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班主任、任课老师乃至学校领导,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课堂上老师愿意提问他们,课下愿意辅导他们,学校甚至要求老师给他们开小灶。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尖子生,让他们考取名牌大学,学校能出名,教师脸上有光。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几名尖子生的成功,换来却是大多数学生的失败,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
更为重要的是,对中下等学生的歧视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育,甚至会埋没一些学生的才能。一些性格脆弱的学生可能因此遭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况且谁能准确预测学生的未来?有些学生可能文化课成绩不好,其它方面却不一定差,现在没有能参加补课的学生,说不定将来能成为商界的领袖、奥运会上的冠军,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是感激,还是怨恨?
教育是公平的事业,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之一。我们并不反对学校对优秀学生进行特别培养,但是中等学生也需要进步,差生更需要补差,学校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促进他们人人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水涨船高,有时候抓好后进学生的培养,可能会使优秀学生更加优秀。江苏洋思中学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坚持从后进学生抓起,要求教师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关爱去帮助和辅导后进学生。在其它学校成绩倒数的学生,来到洋思中学后,不到一学期成绩大幅度提升。这样做优秀生成绩非但没有下滑,反而促使他们自我加压,更加勤奋刻苦,从而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